收藏我们
Company Dynamics
为了落实“中国制造2025”基本国策,促进我国制造业由低端向高端转变,发改委在2017年提出服务向制造发展的基本思路,2019年明确提出制造业与服务业两业融合,鼓励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今年3月,我参加了中物联组织的一个标准审查会,其中就有一个关于物流业与制造业两业融合的项目,物流业是服务业,这是没有疑问的,但制造业与物流业如何融合的问题,在行业中并未形成广泛的共识,并且出现理解上的偏差,不知如何入手等问题。这是本文写作的初衷。
01正确理解两业融合的内涵
两业融合,主要是指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其根本内容是指制造业与价值链、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信息链、资金链、人才链等多方面的紧密结合,打造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标志的工业4.0版的中国制造业。
某工业制造物流中心
关于两业融合基本内涵,2019年发改委等15部委的文件表达得已经非常清楚,主要是指制造业企业向服务业延伸,提升制造业企业的柔性化和韧性,促进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这里有两个基本意思,其一是延伸业务范围,即引导制造业向服务业发展,一方面,是要改变过去制造业过于单一的生产经营方式,改变制造业过于“实”和“硬”的基本格局,引导制造业向“虚”和“软”的方面发展。比如要引入资本,通过资本改变生产模式,扩大生产规模;比如要引入“互联网+”,实现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信息、数据和软件的作用等等。另一方面,则是扩大业务范围,具体就是制造业企业要向服务业发展,把产品生产制造和服务结合起来。如典型的C2M生产模式,就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产品,直接越过流通批发环节,实施定制化服务;又如加强售后服务,通过售后服务挖掘企业的利润潜力等等。其二是改变生产模式和策略,要通过引入“系统”、“软件”和人才,引进现代物流技术,进行技术革新,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如引入数字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数字孪生技术,3D打印技术等以提升产品的研发能力,引入智能物流技术以提升生产的效率和保障产品质量,应对日益增加的定制化的需求;通过建设智能制造系统以大幅度提升产品质量和降低产品成本等。
所谓高端制造是与低端制造相对应的一种说法,是工业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业。高端制造业的显著特征是高技术、高利润、低污染、低排放,以提升企业和产品的竞争优势。一方面,高端制造是面向高门槛和高技术产品的产业,这些产品往往对质量要求很高,需要采用高端的生产工艺与设备才能完成,如飞机、航天器、高铁,芯片等,这些产品,制造门槛高,工艺复杂,质量要求高,风险大,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够掌握。另一方面,面对普通的民用产品,高端制造的重点在于提升产品的定制化水平,提升产品的生产质量,降低陈品成本,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两业融合的核心内容就是要通过通过引入资本、人才、技术,通过不断创新,通过实施数字化、智能化等手段,以提升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产品的利润率,大幅度扩展企业的业务范围。
02正确理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虚与实”
两业融合的出发点,还在于强调我国的基本国策,就是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是本,而服务业只是手段和工具而已。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响,我国的经济结构已逐渐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以实体经济为辅的基本架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的占比已经超过60%,并且还有增加的趋势。这里所说的服务业,包括很大的范畴,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典型的如金融业(银行、股市、楼市、债市等)、文旅餐饮业(教育、文化、旅游、餐饮、娱乐、体育等)、交通业(航空、铁路、汽车、航运等)、物流业、零售业(超市、电商等),房地产等。
服务业的高度发达,将不可避免使实体经济空心化。以房地产为例,过度金融化的房地产政策,使房价象脱缰野马,持续多年疯长,形成价格与价值扭曲。大量资金涌向房地产,不断推高住房价格。不仅使实体经济举步维艰,也限制了中心城市的活力。我国一线城市的高房价,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优秀人才的流入,长此以往,城市将失去活力。
引导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将有效防范经济过度服务化和过度由实向虚转变所产生的潜在危害。经济过度服务化其实就是虚拟经济过度繁荣,实体经济被逐渐边缘化的一个过程,这对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就是由于走了这样一条路,导致现在制造业空心化,经济发展难以持续,危机不断,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虚”与“实”是事物的两个方面,2000多年前的老子就在他的《道德经》中提出“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的著名论断,对今天处理各类事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从根本上讲,制造业与服务业不是对立的两个方面,而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系统。他们一个代表“实”,一个代表“虚”。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使其恰到好处,就是我们今天推动两业融合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
在服务业占据相对主导地位的现代产业组织体系下,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化转变,引导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这是制造业向高端、绿色、高效方向发展的基本方略。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们普遍不理解西方社会过一段时期就会出现“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从根本上讲,这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必然产生的结果,也是一种自然现象。就如同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循环往复一样。当虚拟经济过热时,市场必然会进行调节。当调节失败时,就会产生“金融危机”。典型的例子,当股市过于繁荣,就会产生泡沫,实体经济又无法支撑虚拟经济产生的泡沫,此时,获利资本必然会集体出逃,进而会导致股市下调,严重的就会发生踩踏,产生股灾。当虚拟经济过度发达时,适当的引导其进入实体经济,进而发展实体经济,就是一种人为的主动调节,这种调节意在延缓金融危机的发生。显然,这种调节作用是有限的,必须限制在一定幅度和范围之内。
所以,两业融合不是强调各自发展,也不是强调服务业进入制造业,而是强调通过融合服务业,使制造业变大变强,以此推动制造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由虚向实发展。
一个过于“实”的实体经济将缺乏动力和活力,其结果是低效的,需要引入“虚”的手段使其换发蓬勃生机。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经济就是因为过“实”而缺乏快速发展的动力,被西方国家远远的甩在后面。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表明,通过引入资本和投资,引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中国经济恢复了活力,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期。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如果一味的务虚,我国经济将不可避免走向西方“空心化”的老路。
几十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科技和金融霸权优势,大肆收割全世界的财富。但令其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们一步步舍弃制造业的同时,也加快了贫富分化,极少数掌握了科技和金融命脉的精英,获得了此前无法想象的财富,尤其是当互联网进入成熟期以后,财富的收割变得更为简单和快捷,少数人的财富增长以“亿”计数,年收入动辄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而广大的老百姓每月收入仍然只有数千美元,而物价飞涨,实际生活水平逐年下降。更为绝望的是,由于制造业的空心化,想要制造业回归已变得极其困难,甚至毫无意义。就像一个赌徒,常年混迹在赌场,已经习惯了赌场上日进斗金的生活,再要其回归工厂劳动,每月拿着可怜的一点工资,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接受的。资本即是如此,制造业的低利润、低增长、低回报等特征,无法与风险投资,如股票和期货等,相提并论,即使有人愿意去从事制造业,也缺乏资本的支持。这是美国等西方国家面临的世纪难题。
03正确理解发改委的几个文件的含义
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工程院关于印发《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工信部联产业〔2016〕231号)的通知。首次提出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改革方向。特别指出,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制造业企业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有利于延伸和提升价值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年)》,明确提出要推动服务向制造拓展,搭建服务制造融合平台,强化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全产业链支撑。服务业只有与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结合起来,才能保证过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这份文件首次将两业融合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主要是从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的实际出发,引导我国服务业如何支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纲领性建议。
以上两份文件的发出,看似是主客颠倒,实质是想表达一件事:即制造业和服务业如何寻找出路。一方面是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另一方面是服务业积极服务于制造业。其中心议题是制造业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转型升级,如何做大做强。
2019年,发改委等15部委《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发改产业〔2019〕1762号)发布,提出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探索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融合发展新路径。在这份意见中,主要还是强调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性。鼓励发展新业态,创新新模式,发现新路径。正是因为社会对制造业如何向服务业延伸缺乏正确的理解,鼓励探索就成为政策实施的重点。
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部委《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政法〔2020〕101号)印发,明确要积极利用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新制造、催生新服务,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指导意见》从四方面提出夯实筑牢服务型制造发展基础的措施。一是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引导制造业企业稳步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水平,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二是完善服务规范标准,加强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应用,促进服务型制造健康规范发展。三是提升人才素质能力,强化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构建服务型制造人才体系。四是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聚焦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推动相关平台建设,强化服务支撑。
机械手拆码垛系统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国制造2025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应该指出的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实际上早就存在。为什么要以文件形式重新正式提出呢?我理解这是从国家层面回答我国制造业向何处去的问题。到了2016年,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到了新的历史阶段,由于我国制造业成本大幅度上升(主要是人工成本),导致低端制造业大量向东南亚、印度及其他低成本地区迁移,如何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实现我国制造业由低端到到端的转变升级?势在必行且迫在眉睫。广东、上海、浙江、福建等制造业大省提出了腾笼换鸟的策略。然而,对制造业究竟如何升级,很多企业是缺乏准确认知的。可以说国家发改委的这些文件具体回答了这些问题。
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劳动生产率低,2018年的统计资料,我国的制造业劳动生产率28974.93美元/人,仅为美国19.3%、日本30.2%和德国27.8%;其二是主要产品产品质量低,如合格率,加工精度,产品使用寿命等,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其三是利润低,尽管我国的工资水平相比于发达国家仍然偏低,但我们平均利润却只相当于美国的50~60%。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度差是一个根本原因。如金融服务方面,融资难是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普遍问题,金融机构更倾向于将钱贷给房地产等来钱快的行业,这又直接导致制造业企业不敢也无能力投资创新和购买新设备,从而无法改变低劳动效率的现状;又如人才培育,大学教育与企业需求不匹配,一方面大学人才不愿意到制造业去成为普遍现象,另一方面企业招工难与大学生就业难形成鲜明对比;对物流与信息化而言,制造业由于利润低,无力引入现代物流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反过来又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未完待续)